1961年,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,以“新中国今后的发展”为题信得过的配资炒股,讨论接下来党的行进方向。在庐山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,毛泽东除了跟其他同志们商谈工作,还参与了当地的舞会,
到了9月17日毛主席告别庐山之际,竟多了一个“上海女儿”邢韵声,此后两人多次往来书信。在信中,邢韵声多次称毛泽东为“父亲”,而毛泽东则称邢韵声为“女儿”,字里行间既有疼爱又有严厉。
几十年过去后,邢韵生每每谈及往事,总是无限怀念。她说:“那段情谊是我永远难以忘记的。”
那么,在庐山会议期间,毛主席和邢韵生到底是如何相识、相处?毛主席又为何将她当作自己的“上海女儿”呢?
将时间倒回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。
这天刚开完会,毛泽东在几个人的陪同下来到舞会现场,为的是放松一下心情。
这场舞会是由江西省政府农垦厅办的,除了文工团,还有省里的几个比较大的剧团也来到了这里,除为会议演出外,有时还会陪中央首长跳舞。
毛主席来到舞厅时已过11点,彼时已经到达了舞会高潮,所有人都在歌舞声中尽情舞蹈,气氛非常活跃。谁也没有注意到,毛主席走进了舞场。
这位新中国的领袖,脚下穿着当年斯大林赠送的黑色大头鞋,手指夹着香烟,沿着墙边,走到一个不引人注意的位置坐下。
农垦厅文工团的演员邢韵声,最先发现了毛泽东。起初因为灯光的缘故,她看得并不是很真切,并不确认那就是毛泽东,但还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想过去聊聊天。
可是越走越近,她就越觉得这个人很眼熟,一直到两个人只有两米的距离时,终于确定这就是毛主席!她这是头一回见毛主席,心情无比激动,飞也似地赶忙跑到同伴身边,连话都说不利索了:“我,我刚才好像看到毛主席了!”
同伴回道:“那你有没有跟毛主席跳支舞?”
“没有....我是想但是不敢。”邢韵生把头低了下来,似乎有些失落。
“那真是太可惜了,好不容易才见到一次主席。”同伴也为她感觉到可惜。
听同伴这么说,邢韵声更觉得自己刚才就应该上去跟主席问句好,哪怕只是寥寥几句,听着也很有成就感。于是她又偷偷往毛主席那里看了一眼,小声说:“我一会儿想再去一趟。”
“跑过去问好?”
“顺便邀请主席跳舞!”说完,邢韵声终于鼓起勇气,向毛主席那边过去。
远远就注意到一个小姑娘朝自己走过来,毛泽东看着那张青春的脸,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女儿李敏,那个跟自己曾分离近十年的孩子,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他的牵挂。所以当面对这个跟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的邢韵声时,他突然觉得自己现在是一个跟孩子分别多年的父亲。
“有事吗小同志?”看出了女生有些腼腆,毛主席率先开口询问,态度和声音都跟一个普通父亲一样随和。
有那么一瞬间,邢韵声都忘记了自己该说什么,不过还好她反应及时,连忙说:“我想邀请主席跳一支舞,可以吗?”
对于这个大胆的邀请,毛泽东身边的人都有些吃惊,就在他们正诧异时,毛泽东已经点头答应,并且跟邢韵声一起来到舞池中央。
虽然此时的毛泽东已经六十多岁了,但是动作依旧灵活,两个人配合着,一支舞跳得非常流畅,邢韵声也不得不佩服。
“你跳得很好哟,你是庐山本地人吗?”毛主席问道。
“我是上海的,跟着文工团来到这边的。离家前,我还记得母亲教育自己的话,那就是努力工作,为国家建设做出一点努力!”
听罢,毛泽东不禁感叹:“小同志辛苦咯!”
“能学到东西,辛苦一点也值得嘛。”
这一通谈话,让两个人之间更熟悉了一些。正在他们二人正聊着的时候,邢韵声突然看到主席手上的手表,微微露出吃惊的表情:“主席,你这只表好像有很多年头了?”
那是一块欧米茄的手表,圆形外壳,表面磨损得非常严重,看着很模糊,几乎都看不清里面的秒针和分针走到哪里。虽然主席讲究朴素,一身衣服干净整洁,但是却与这块表的破旧格格不入,它更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。
“啊?”顺着她的目光,毛主席看了看手表,笑着说:“你说这块表啊,估摸着有十来多年了。”
一听时间这么长,邢韵声忍不住咂舌:“我看它破损得已经非常严重了,主席为什么不换个新的手表?”
说到这个,邢韵声就想起母亲花200元巨资给自己买的英格纳手表,因为这块表太过金贵,以至于买过来之后都没正儿八经地戴过几次,不仅不敢戴,而且经常放在女孩梳妆的梳妆台盒子里,用手帕包住,看得精细极了,那只表一直到现在,都是刚买过来的样子,非常崭新漂亮。
毛主席又接着说:“这是我的一个好朋友送的,你别看它现在破得很,但它陪我走过的路可都是其他手表代替不了的。”
说到这块表,毛主席非常自豪。据他所说,这块欧米茄是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重庆谈判的时候送的,大概在1945年,随后陪他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争,直到建国。
“所以说啊,这不仅仅是一块表,它更有我跟郭沫若先生的情谊在里面。”毛主席笑着说。
“原来是这个样子。”在了解了表的来意后,邢韵声不禁肃然起敬。
跳完舞后,两人又聊了很多,其中大多是毛主席讲述过去的那段时光,还包括主席跟自家孩子之间的趣事。
“我家娇娇出生的时候可瘦了,又瘦又小,好不容易给养到四岁,养得健康活泼,1940年的时候跟她母亲去了苏联,这一去就是七年。”
“那她的俄语一定很好!哎,我父亲离开得早,一直都是母亲养我长大的,所以从来都没机会出来看看。”
“你还年轻呢,以后有很多机会看看这个世界。”
两人聊天非常投缘,一直到离开之后,邢韵声都有些舍不得离开了。知道这孩子是真的把自己当“父亲”来看了,毛泽东笑着安慰她说:“我们还过几天才走呢,你们好好工作,现在趁年轻,多充实一下自己。”
临别送表
望着毛泽东的背影,邢韵声心中突然有一种安全感,她想,在这样一位领导的带领下,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。
回去的路上,邢韵声跟自己的小伙伴说:“主席非常和蔼,没有一点架子。”
听着,小伙伴也被勾起了好奇心,便问道:“过段时间毛主席就要走了,我们这边还要准备欢送会,你到时候还来吗?”
“肯定来,我到时候要送主席一份礼物呢!”
这个时候邢韵声已经知道自己要送什么礼物了,想起毛主席手上的那块破旧的手表,她决定把自己的那块手表送出去,虽然不能代替郭沫若先生的情谊,但它却能陪在毛主席身边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。
看到这块英纳格手表的时候,毛主席也有一些吃惊,说:“这块表太贵重了,你还是自己留着吧。”
当时国家还在发展,光是毛主席自己就经常倡导了好多遍要节俭,甚至为此降了自己的工资,只为把钱投到更需要的地方去,如果邢韵声把她的表给自己,很大可能会被上缴国库,所以思来想去,毛主席还是拒绝了。
“我不奢求这块表能帮上什么忙,只希望主席修理郭先生这块表的时候,身边有暂时能替代的东西。”
邢韵生拿着手表的手迟迟不肯放下,她说得恳切:“而且如果我有父亲,这么好的表也是先给父亲做礼物的,您这几天教会了我很多东西,也算是我半个父亲了,这块表就当是您闺女的礼物吧。”
“你的心意我收下了,这块表我也会好好收藏的。”见邢韵声如此恳切,毛泽东便笑着双手收下,然后把它放进上衣的口袋里。
“作为还礼,我把我写的诗稿送给你吧。”
主席从怀中摸出自己的几份诗稿,从这中间拿出来几张交给邢韵声手上,并说:“但你要记住,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,这些诗稿你好好保存着,千万不要给别人看,不然看坏了就没有了。”
邢韵生甚至,身为国家领导人,毛主席的一言一行都非常重要,其中的只言片语更是极为保密的一件事,所以面对毛主席的嘱咐,她认真地点了点头,说:“主席放心,我会好好保存这些诗稿的,不会让别人临摹了去。”
“你自己也要继续学习。”毛主席点了点头,经过这几天的相处,他知道邢韵声才初中文化,于是不忘提醒她说:“有时间了多看看书,知道的东西多了,做事就会非常全面,也省的你母亲在家里担心。”
“知道了主席。”邢韵声笑着回答。
这一刻,他们两个像极了一对父女,毛主席像临要出差的父亲,出发前对女儿邢韵声万般嘱咐好好学习那样,画面非常和谐。
两个人分开之后,邢韵声一直牢牢记住毛主席的话,只要是休息时间都会在旁边捧着书学习,看不懂的地方就找身边的伙伴和老师。慢慢地,随着书籍越看越多,她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,那就是继续自己曾经“早夭”的学业,一点一点让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。
而毛主席回去之后,很快就泡在国家大事上,有时候看文件一直到深夜,瞌睡了就喝杯浓茶提提神,然后继续工作。
直到有一天,郭沫若送的手表表带断了,直接从毛主席的手上掉了下来,直直地摔在地上。这下不仅是表面严重磨损,得送到表店彻底大修一遍才行。
这时,邢韵声送的表就派上能够用场了,看着这块手表,毛主席脑海中浮现出邢韵声的音容笑貌,忍不住想:“不知道这孩子现在怎么样了。”
写信再续父女情
这么想着,毛泽东便派人去打听了一下,没过多久,“邢韵声现在正打算继续上学”的消息就传了过来。
1961年,毛主席专门抽出时间写了封信寄给邢韵声,在信中,他以一个父亲的身份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,除了支持邢韵声的想法,还鼓励她好好温习功课,准备考试。
而信中最后的落款,则是“父亲”二字,这让从小丧父的邢韵声非常感动,根据信封上毛主席说的地址,她也不忘回信过去。就这样,时隔近两年,这一对“异姓父女”再次联系了起来。
而两人的信件往来,也闹出过这样一件事。
因为毛泽东经常在北京,所以寄信时留下了自己的通信地址:北京中南海保健院毛泽东收。
当负责警卫的人看到信封上面的住址和人名时,是既无奈又生气,生气的原因很简单,毛泽东身为国家的首脑人物,其住址自然是要格外保密的,为的就是防止有心存不轨之人。
于是,护士长吴旭君第一时间找到了主席,拿着信说:“主席你不能这样啊,写这个地址已经算是泄密了。”
“这不就是我住的地方了吗?怎么就泄密了?”刚看完一个文件的毛主席抬起头,一脸疑惑。
将这其中的利害给说了一遍,毛泽东这才又换了收件人和地址。
而在写给邢韵声的信中,这位老人家还向“女儿”告状,把所有事情都“推”给了邢韵声,而邢韵声看着字里行间中那些略带委屈的话,仿佛看到了毛主席被身边的人给“教育”的场景,忍不住笑了起来,连忙把这个锅给“背”起来。
和毛主席的书信往来,很长时间都成为了邢韵声学习的动力,每当看到这些信和曾经毛主席送给自己的诗稿,她都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,就连身边的人都说:“为了学习,你真是太拼命了。”
“不拼命学习,以后才会后悔呢!”面对他们的不理解,邢韵声往往是一笑而过,后来凭借自己长久以来的努力,邢韵声获得了出色的成绩,找到了一个优秀的丈夫,并组建了家庭。
对于邢韵声的婚姻,毛泽东也非常的高兴,因为在庐山的时候,他就喜欢问邢韵声有没有喜欢的人,想为她介绍自己身边品行和脾气较好的人。
晚年的毛泽东或许是看惯了一个人的生活,特别喜欢给小一辈的孩子做媒相亲,只要是知道有哪家孩子还没结婚,他都会非常热情地托人去找合适的人,想凑成一段好姻缘。
而且毛泽东看人的眼光也很好,虽然年轻一辈也有碌碌无为之人,但只要做事踏实,为人诚恳,都能被他给牵了红线。只可惜当时邢韵声还没有谈恋爱的打算,于是这件事就搁置,现在听到邢韵声结婚,他就像一个真正的父亲一样,既欣慰又伤感。
成家后的邢韵声也开始忙碌了起来,身为演员的她后来成为了编剧,不仅参与了许多电视剧的编导和拍摄,而且还让自己在舞台上更有价值了。
只不过随着年龄增大,毛泽东的身体越来越差,还没来得及过12月份的生日,就在9月9日这天与世长辞,而他的生命,永远停在了83岁。
当时邢韵声正在工作,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愣在了那里,等确认去世的人是毛主席之后,脸上涌现了无限的悲哀,然后只见她默默捂住自己的脸,轻声哭了出来。
回家后,她看着“父亲”生前和自己交流的书信,和一直被自己珍藏的诗稿,一想到“父亲”永远离开了自己,忍不住悲从心来,一直过了很久,才慢慢平复了自己的情绪。
她的丈夫不明所以,以为邢韵声是因为主席的离世才这样伤感,可他哪知道,在邢韵声心中,她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主席,还是一个一直以来鼓励自己的“父亲”。
整理好心情后,邢韵声将自己和毛泽东之间往来的书信放好,然后非常坚强地走出去,她知道自己已经不是那个可以撒娇的叫娇憨小女生了,现在的她已经成家,以后她不仅要学会跟丈夫同进退,也要学会好好珍惜眼前人。
正如邢韵声将毛主席认为自己人生的指路明灯,毛主席也多次将这个孩子认作自己的“女儿”,这都是邢韵声不知道的事情。
每次她来信的时候,毛泽东身边的人因为都很多熟悉,都会开玩笑,“这是谁寄来的信啊?”
他们这些人只知道毛泽东有一个笔友,是一个在庐山认识的小姑娘,可是谁都没去过庐山,自然不知道这个小姑娘的身份和样貌。而每次他们开玩笑的时候,毛泽东也总是乐呵呵地说:“看什么看,这是我上海的女儿给我寄的信,你们想要还没有呢。”
然后就是拆信,拿着老花镜开始看看邢韵声信中讲的什么。
其中有一个老朋友说:“你这闺女还挺懂事的,不像我家那个都出去大半年了,也不知道回一个信给我。”
“那之前给你写信,你不还是嫌麻烦,不知道藏到哪里?”,毛主席一边看一边笑,他们这一代人老了,就非常喜欢跟年轻一辈的孩子多说说话,奈何孩子也有自己的事业要去闯、去历练,因此他们都只能把心中的思念藏在心里,稍见一封信就要看上好几遍,然后仔仔细细地收好。毛泽东也是这么干的,因为他经常要记各种的琐事,大大小小的日记本记得满满的,所以后来跟邢韵声聊得多了,就干脆也在抽屉里空出来一个位置,专门放书信,不知不觉间,那个地方已经快装满了。
后来在毛主席非常虚弱的时候信得过的配资炒股,还会看一看信,不知道那时的他看这些信,是为了邢韵声的成长而开心,还是为两个人之间的亲情而欣慰。
发布于:天津市